【跟着专家学种植】全苗就是收获的希望!夏播谷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******
夏播谷子是指在麦收后播种的谷子,一般在一年两季的黄淮海地区。在这个时间用白地播种的,也是夏播谷子。
从栽培上讲,关键是抓好“播种关”,好的播种质量对全苗很关键,有了全苗,就有丰收的基础。
做好播种要做到三看:看地、看墒、看天。看地就是自己地的土壤情况,小麦茬口由于有很多秸秆残留,容易造成水分蒸发等影响出苗;粘性土壤也影响出苗;这样的地适当加大播种量,麦茬地播种量一般每亩300-400克,白地250-300克。
二是看墒情,足墒播种对全苗很重要,但实际生产中各种情况都有,黄墒播种是常有的事儿,这种情况下也要加大播种量。
三是看天气,最好雨后墒情充足的天气播种,如果未来几天没有雨,墒情又是黄墒,就要加大播种量。
现在都是机械化精量播种,谷子籽粒很小,一定选好的机型,播种要匀,播种和镇压一次完成,足墒播种的不用播后浇水;黄墒播种的,播后用微喷浇小水,也能保证出全苗。
科学顾问:刁现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导,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
统 筹:战 钊、宋雅娟
编 导:武玥彤、张 蕃
拍 摄:肖春芳
联 络:卫 斐
联合出品:中国科协科普部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
郭金龙:两岸经贸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******
中新社厦门12月20日电 (记者 闫旭)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20日在厦门表示,两岸经贸合作依然是动力和机遇,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。
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当天在厦门举行,郭金龙在开幕式上致辞。他表示,本次年会是峰会台湾方面换届后主办的首次年会,承载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、为经贸交流开新局的重任。
据郭金龙介绍,过去一年,峰会理事会层面先后4次通过视频、电话云端相聚,各小组也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加强沟通、保持互动。双方交流热度不减,召开了两岸产业减碳合作研讨会,主办、协办了京台科技论坛、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中原论坛等两岸经贸交流活动30余场次。
同时,峰会合作成果丰硕,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,国光生技四价流感疫苗顺利获批上市,推动上海台湾商品中心迁移新址等;围绕新冠疫情纾困、产业链供应链建构、重点产业融合发展、台资企业信贷融资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,积极反映、协助解决在陆台企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
“峰会大陆方面将高度重视,助力有意愿的台企台胞开拓内需市场,共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。”郭金龙表示,峰会双方已经商定,寻找若干成长性好的领域设立专项,探索建构产业合作新模式,打造绿色数字新经济。
过去十年,大陆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、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,先后出台了“31条”“26条”“11条”和“农林22条”等惠台政策措施,逐步提供同等待遇,率先分享发展机遇。两岸贸易额由2011年的逾160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超过3200亿美元;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超12.4万个,十年间增长了44.7%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